浅析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文化政策

2022年高频彩票有恢复吗
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2022年高频彩票有恢复吗 > 新闻动态 > 浅析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文化政策
浅析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文化政策
发布日期:2025-10-12 16:44    点击次数:157

苏联在刚成立时,便确立了一套独特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这套体系突出了文化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其理论基础源自马克思和列宁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冷战初期,苏联提出了“日丹诺夫主义”,以便与西方阵营划清界限。随着紧张局势持续到19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推动文化解冻,并倡导社会主义文化正面迎击资本主义宣传,这一举措引发了国内高层的不满。继他之后,勃列日涅夫恢复了斯大林主义,对外与美国缓和关系,但在国内则加强了对意识形态的控制,试图隔绝外来文化,保持苏联文化的纯洁性,结果却使得国内的文化环境更加僵化。

苏联的意识形态工作由来已久。与美国类似,苏联的国家基础并非基于民族或身份认同,而是通过“人类进步的理念和规划”,这使得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了普世意义,并具有创新性。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具体化,使其成为实践指导原则,并将其融入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

展开剩余84%

1920到1930年代初,苏联进入了一场建设“国家乌托邦”的理想主义革命,并在现实中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果。革命激情取代了传统的宗教和皇权文化,成为苏联人民的精神支柱。由于苏联的国家结构是人为设计的,因此其文化具有浓厚的理论色彩。列宁于1923年提出的“文化革命”主张,是苏联文化建设的纲领之一。

在保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前提下,苏联要求党掌控文化领导权,将意识形态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从而抵御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最终确立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苏联文化不仅承担着改造人民与社会的责任,也是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推动社会主义胜利的重要精神武器。

在苏联初期领导人的引导下,苏联文化试图将高雅文化与民间文化相结合,批判性地继承了沙俄时期的资产阶级文化精髓,并通过政府引导,将高雅文化普及到平民阶层。同时,苏联也强调人民文化的优越性,致力于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转化为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作为无产阶级的祖国,苏联的文化不应区分精英与大众。政府大量投入文化事业,推动基础教育普及,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确保每个公民都能理解和欣赏文艺,从而通过这种官方主导的文化推广,增强国家认同感,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进入1930年代,斯大林在与布哈林的论战中获胜,苏联社会转向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并在意识形态上进行相应调整。斯大林主义坚持阶级斗争的路线,与1920年代末期的“维持国内阶级平衡”的共识背道而驰。在这种背景下,党政机关加大了对文化和思想的控制力度。1932年,苏联解散了“拉普”,1934年成立了苏联作家联盟,并在第一次大会上由高尔基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官方创作标准。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强调创作的社会教育功能,排除了文化的娱乐性质,这导致了作品普遍的形式化与教条化,成为斯大林主义僵化的表现之一。二战后的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加强,日丹诺夫特别关注文学期刊《星》和《列宁格勒》,批评其刊载的作品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倾向。他提出,文化应明确划分美苏两大阵营,抵制来自西方的“世界主义”,特别是犹太人的“无根世界主义”,强调苏联文艺创作的民主主义特色。

1948年,日丹诺夫又发布了《关于穆拉德利的歌剧〈伟大的友谊〉》的法令,掀起了“反形式主义运动”,认为“为艺术而艺术”是资本主义世界衰退的表现,要求所有创作必须服务于人民。这一系列活动被称为“日丹诺夫主义”,其本质是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意义,实行文化封闭政策,坚决划清美苏的思想界限。

日丹诺夫主义延续了斯大林体制的特点,虽然审查没有达到1930年代的严格程度,但仍主导了苏联文化的发展,直到斯大林于1953年去世。斯大林的政治体制为苏联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但其弊端也日益显现。1940年代,战后苏联面临巨大损失,审查和清洗依然持续,人民对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渴望日益强烈。1953年,苏共结束了长期的政治肃反,开始平反冤假错案,政治气候发生转变。

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文化迎来了“解冻”,他提出的“三和路线”主张与西方和平共处、竞争和过渡,逐步允许引入西方的文化产品,如书籍、电影、音乐等,给封闭已久的苏联社会带来了文化繁荣。赫鲁晓夫调整了文化监管政策,强调创作反映现实、表现真相,而非虚伪和粉饰。尽管如此,赫鲁晓夫的政策依然延续了斯大林的文化革命路线,仍然强调共产主义道德和意识形态的培养。

然而,赫鲁晓夫的改革虽然推动了苏联文化的复兴,却也引发了资本主义回潮的风险,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他提出的“去斯大林化”政策,虽然缓解了文化的压抑,但也没有真正放松对文化的控制。赫鲁晓夫在1961年的党代会上宣布要在1980年前建设共产主义,这一目标仍然延续了斯大林体制的高度集中的特点。

1960年代初,赫鲁晓夫的文化政策遭遇了来自党内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最终导致他的辞职,勃列日涅夫上台。勃列日涅夫的上任标志着苏联文化的回归保守与集中的斯大林主义模式。在他的领导下,文化政策再度收紧,强调对意识形态的严格管理,试图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一性。

勃列日涅夫的政策虽然保持了苏联的稳定,但缺乏改革和创新,导致社会进入“停滞”状态。尽管苏联在其领导下保持了强大的国际地位,但国内的思想文化环境却愈加僵化,未能有效回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这也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一篇:阿里巴巴-W6月27日斥资约998.88万美元回购70万股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2022年高频彩票有恢复吗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